原標題:以“三新”提升縣域旅游知名度影響力,雙節期間拉動消費1000余萬元——慶云:近悅遠來 向“新”而行

慶云縣推動多元文旅場景融合,全方位提升游客體驗。圖為慶云金山文博園全景

草坪音樂節現場,麥田營地駐場樂隊傾情演唱

南侯村果蔬采摘園里,工人為瓜秧整枝摘心

錦鯉養殖基地內,負責人于洪雷通過直播吸引客流并銷售觀賞魚(本版照片由記者劉振興攝)
□本報記者張志寧 張曉航 本報通訊員馬新磊 馬俊良
接待游客11.75萬人次、同比增長32.17%;拉動消費1000余萬元、同比增長12.99%。今年雙節期間,慶云縣各文旅景點再次成為游客熱門打卡地。餐館飯店延長營業時間,大小賓館一房難求,演唱會門票銷售火爆……慶云文旅緣何火爆“出圈”?
“慶云將文旅產業定位為支柱產業之一,以新產品、新業態、新模式提升知名度、影響力,文旅產品多點開花,鄉村城市雙向賦能,文化體驗實力圈粉。持續完善的基礎配套,不斷提升的旅游品質,真正實現近悅遠來。”慶云縣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李真如是說。
做優研學品牌 深耕細作推動文旅“長紅”
10月7日,慶云金山文博園科技館門前,前來研學的中小學生排起長隊。借助飛機模型,講解員手把手教小游客拉升、轉彎、降落等技巧。“孩子們零距離感受科技魅力,過足了‘飛行癮’。”得知金山文博園展館數量多、航天展品豐富、體驗感強,河北省海興縣小學教師宋俊雅假期組織學生前來研學。此次研學,她感覺特別值。
研學,一頭連接教育,一頭融合文旅。2021年,金山文博園對外開放,包括書畫館、科技館等10個單體館,游客在游玩中可體悟不同文化的魅力。該縣投資11.8億元建設慶云傳統文化研學項目,規劃綜合研學區、非遺體驗區等板塊,其中九立方科幻館以及配套的太空館、幻境館等8個主題展廳正加快建設。“場館相互嵌套,既能游玩又能學習,電話咨詢合作的旅行社非常多。”景區負責人熊海燕表示,項目將于2027年建成,屆時將進一步豐富研學內容,提升研學品質。
業態豐,才能研學優。慶云深入挖掘傳統文化、非遺文化、紅色文化等資源,原創兒童舞臺劇《少年玄奘》、實景劇《西游之取經歸來》、傳統戲劇等小戲小劇在景區演出;“吳鐘八極拳”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,打造吳鐘八極拳博物館,《八極震云天》《八極旗陣》在館外輪番展示……
針對不同階段學生,慶云縣將自然資源、歷史文化、風土人情、非遺體驗等融入研學內容,先后培育研學基地8個,形成以金山文博園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研學游、以水發航天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研學游等研學項目和線路。
不僅景區、企業單位紛紛推出旅游產品,慶云縣多個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也建起科普館,讓學生體驗科技文化、紅色文化、傳統文化。尚堂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科技體驗館安裝了天宮二號飛船模型、VR神舟飛船等體驗設備,配套科普器材,涵蓋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等學科知識。“體驗館輻射尚德社區、北堂村等9個社區(村),鎮黨委組建以社區(村)黨員、在校大學生為主要成員的科普志愿服務隊,義務為孩子們講解演示。”尚堂鎮黨委委員、黨建工作辦公室主任王婷表示,該鎮將以“研學+”為抓手,編制研學線路,豐富研學內容,推動科普知識進鄉村,提升青少年科普意識和實踐能力。
“情緒文旅”煥新出彩 釋放消費新活力
夜幕降臨,馬頰河畔的麥田營地逐漸熱鬧起來。忙碌一天的年輕人相約而至,彈吉他、磨咖啡、做美食,三三兩兩,或唱或跳,共同享受這愜意時光。
“小時候經常來玩,現在改建成麥田營地,露營、休閑、派對,處處調動著我們的情緒。”今年30歲的鄧學哲大學畢業后選擇返鄉創業,在縣城經營一家紅酒店。自麥田營地營業以來,他便成為這里的常客。
營地負責人李彪自詡為“潮人”,36歲的他之前在杭州學習露營地運營,看到慶云旅游資源日益豐富、游客連年銳增的發展態勢,今年4月,他決定返鄉創業,打造了這處文旅休閑綜合田園體。
“情緒文旅”逐漸成為年輕人旅游的新選擇。麥田營地風景宜人,配套設施完善,可舉辦篝火晚會、親子娛樂、團建游學等主題活動。營地聯合音樂發燒友,組建樂隊駐場演唱,設置美食集市、自助燒烤等項目,同時穿插星空互動、煙花秀等,讓游客不斷獲得新奇體驗。
“拿捏”游客情緒價值,慶云文旅不止于此。在金山文博園景區,打卡《海島金山傳奇》主題墻繪,隨手一拍就是大片;秋夕詩會,探秘古人“朋友圈”里的詩情畫意;農耕樂園,共同體驗豐收的樂趣;與NPC斗智斗勇,換取金山文博園專屬文創盲盒;Labubu玩偶巡游、星火大會等,百余場實景劇將游客的體驗感拉滿。
一條新賽道,激活一座城。催熱“情緒文旅”,釋放消費活力,慶云一直在努力:
今年5月舉辦的首屆青年音樂節在迪趣歡樂水鎮開幕,知名音樂人和樂隊傾情演唱,吸引歌迷共享音樂盛宴;
不定期舉辦啤酒節、消夏藝術節、星空露營節等,讓更多青年群體參與并融入到活動中來;
火爆盛夏的村BA點亮夜經濟,環繞景區的自行車耐力賽串聯起文旅特色的“風景線”,密集開展的群眾體育活動,激發了文旅商體消費新動能;
推出“跟著江流兒游慶云”系列短視頻,策劃拍攝《未來的我們》《八極拳之絕代雙驕》等系列短劇,讓慶云的文旅資源通過微短劇形式進入人們的視野。
系列活動的舉辦及休閑載體的建設,吸引游客共赴“情緒之約”,不僅提升了城市活力,更釋放了消費潛力。
李秋杰在金山國際海淘城經營著一家土產日雜店,他欣喜地表示,近年來因為系列活動的接連舉辦,店內露營、燒烤、垂釣等設備的銷售收入較之前高了3倍,切身體會到“一業興、百業旺”的含義。
“鄉村游”促產業興 有看頭更有賺頭
連日來,尚堂鎮南侯村黨支部書記李榮新特別忙碌,不僅要完善果園及錦鯉養殖基地的景觀小品,還要與北京的專業運營公司接洽,篩選合適機構對農文旅項目進行運維,壯大村集體經濟。
南侯村距離慶云縣城僅10公里,毗鄰濱德高速,交通便利。該村先后開發了雙龍湖水庫、豐塘錦鯉養殖等鄉村游項目。去年2月,市國防動員辦公室干部李洪濤派駐南侯村任第一書記,經深入調研,他和李榮新達成一致意見:搶抓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片區機遇,整合果園、菜田、民宿等資源,大力開發農文旅深度融合項目,激活鄉村資源,提升鄉村魅力。引資金、建園區、強配套,在李洪濤的支持下,不到一年時間,一個現代田園文旅項目顯現雛形。
產業興,則鄉村富、生活美、活力足。“我們將深入挖掘、盤活、整合鄉村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,挑選最專業的運營機構,把南侯村打造成游客向往的‘詩和遠方’。”李榮新對村莊發展充滿期待。
慶云縣將鄉村游作為激活鄉村振興“新引擎”,以豐富的生態資源為依托,因地制宜、科學規劃,整合鄉村旅游發展資源要素,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示范村鎮。南侯村將現代農業與農業觀光相結合,構建起一條鄉村旅游、合作社帶動、農文旅融合的示范帶;東辛店鎮后鄧村利用閑散宅基地種植菊花,創建了“厚鄧”菊花茶、菊花水餃品牌,有力推動了旅游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,蹚出強村富民路。
從“單一游”到“多元興”。慶云縣不斷完善旅游交通網絡,開通旅游公交專線,實施旅游住宿突破行動,提升鄉村旅游品質和檔次。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到慶云周邊鄉村,品嘗鄉野美食、欣賞田園風光。據統計,今年前9個月,慶云縣農文旅項目接待游客突破45萬人次,同比增長超7%。
“旅游是綜合性產業,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。慶云堅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優化旅游產品結構,打造游客喜聞樂見的新場景、新業態、新模式,努力把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勝勢。”慶云縣委宣傳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長、縣文旅局局長張秀葵說。
■短評
三重“新”意激活縣域文旅
接待游客11.75萬人次、同比增長32.17%,撬動消費1000余萬元、同比增長12.99%——雙節期間,慶云以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績單,展現出縣域文旅的蓬勃氣象。
新,體現在供給的重塑。依靠對日益個性化的游客期待的洞察,慶云不囿于提供走馬觀花的“打卡式”旅游產品,轉而大力開拓沉浸式、強互動的體驗場景。金山文博園等景區將歷史文化與潮酷科技“打包”進研學項目,讓游客在非遺體驗中感知厚重,在“飛行模擬”中直呼過癮,旅游目的地的吸附力不斷攀升。
新,涌動在活力的賽道。攜程數據顯示,今年春節期間,到慶云旅游的18至35歲游客占比高達65%,“得年輕人者得天下”已成共識。年輕人出游,往往聚焦于新穎體驗和情緒價值。慶云瞄準群體特征打響“攻心戰”,建設露營地、主題公園,開展音樂節、啤酒節,打造出獨具魅力的消費場景,在“青春經濟”賽道釋放縣域文旅活力。
新,彰顯于業態的融合。慶云發揮不同鄉村的資源稟賦,拓展農業功能與鄉村價值,大力發展新業態,構建集農業生產、文化體驗、休閑度假、教育研學等于一體的農文旅綜合體系,使鄉村從“有看頭”邁向“有賺頭”,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共贏。
從頂層設計到資源整合,從基建配套到服務提升,慶云構建起環環相扣的支撐體系,持續推進重大項目、完善路網、優化住宿體驗,展現出“一張藍圖繪到底”的戰略定力。實踐印證,只要用心策劃、用誠意設計,敢謀善為、篤行實干,小縣城完全可以在文旅紅海中突圍而出。當“近者悅、遠者來”漸成常態,文旅產業便不單是消費的催化劑,更將成為賦能城鄉、促進共富的強大引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