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州新聞網訊 見習記者張雙雙 通訊員鄧美平 霍啟妍
核心閱讀
■深耕“賞花+”理念,積極整合農林資源,探索推出黃河故道梨花節、槐花節、椹果生態文化節“三節聯動”模式
■深化“桑元素”開發利用,形成集桑樹種植、桑產品加工、桑文化體驗、生態旅游于一體的完整桑產業鏈
■以德影城項目為依托,統籌規劃影視拍攝、后期制作、沉浸體驗、文化交流、配套服務等板塊發展
“夏津縣將以2025山東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為指引,依托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這一全省唯一‘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’特有資源,堅持宜融則融、能融盡融,著力打造‘影視+農文旅’深度融合的全生態產業鏈條,切實推動游客‘流量’轉化為消費‘增量’,奮力打造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的‘夏津樣板’。”5月7日,夏津縣分管文旅工作的副縣長李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2025山東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德州召開后,夏津縣就文旅融合工作進行部署,并針對“五一”假期和5月19日椹果生態文化節如何更好實現文旅深度融合、延續文旅大會熱度作出具體安排。目前已初見成效,“五一”假期期間,夏津全縣接待游客14萬人次,實現綜合旅游總收入1871萬元,直接拉動消費8200萬元。
李穎說,圍繞“將文旅融合理念深度融入文旅產業發展全鏈條,驅動文旅產品、模式、業態迭代更新與結構重塑”,夏津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,全面推動文旅產業發展質效邁上新臺階。
一是用足特色資源,激活黃河故道新燃點。
2025年,夏津縣緊抓節氣特點,依托林多品繁優勢,深耕“賞花+”理念,積極整合農林資源,探索推出黃河故道梨花節、槐花節、椹果生態文化節“三節聯動”模式,通過時間梯度布局串珠成鏈,構筑起“春賞花、夏品果”全周期旅游生態閉環。推動藍莓、草莓、櫻桃等農家樂采摘與露營相結合,發展采摘露營鄉村游,全力拓展產業外延,實現傳統農業向文旅產業經濟價值轉軌。
二是推進桑產業升級,培育文旅發展新動能。
發揮“融”字效能,拓展升級“文旅+”,形成以“桑”為代表的獨特旅游品牌。重點依托黃河故道古桑樹群這一核心資源,構建起“一核三翼”綠色生態發展格局。特別是以“農業文化翼”推動核心資源保護發展,與李玉院士等全國頂尖科研團隊合作,深化“桑元素”開發利用,形成集桑樹種植、桑產品加工、桑文化體驗、生態旅游于一體的完整桑產業鏈,年產值達10億元。對于桑產業中附加值最高的桑黃,夏津率先完成了規范化栽培規程,實現桑黃的人工栽培馴化,并建成國內最大的桑黃生態智慧種植園。目前,已完成桑黃食品身份認證相關實驗,即將上報國家衛生健康委認證。
三是做優影視產業集群,打造文旅消費新高地。
主動適應文旅消費新趨勢新需求,以德影城項目為依托,統籌規劃影視拍攝、后期制作、沉浸式體驗、文化交流、配套服務等板塊發展,將“影視+”嵌入文旅產業發展全鏈條,著力打造全市文旅產業新地標。“五一”假期期間,德影城重磅推出《唐風幻樂季》主題活動,百萬級煙花秀、大型聲光水秀、篝火狂歡、花神巡游、唐風大劇等60余場古風演出,讓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黃河故道新蝶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