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評論員
優化營商環境是各地構筑核心競爭力的“同題作文”,哪里占得先機、贏得主動,哪里就發展勢頭足、經濟生態好。全市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議提出,健全政務服務機制、市場公平競爭機制、要素保障機制、法治保障機制、助企幫扶機制。相關工作部署,抓住了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,找準了各項工作的難點、堵點、痛點,打出改革創新組合拳,明確了“以營商環境之優,謀高質量發展之進”的方向和路徑。
把市場主體感受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找準癥結。會議提出,讓企業更有舒適度,讓群眾、創業者更有滿意度,讓人才更有認可度。舒適度、滿意度、認可度這些感受是否強,往往取決于具體而細微的問題。年前,我市開展的營商環境問卷調查顯示,有企業群眾反映辦事排隊時間長,網上平臺不好用,房租、物業、物流等成本較高等問題。這些都是我市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和著力點。解決類似的難點堵點痛點,需要以“自下而上”的角度思考問題,常態化開展“我陪群眾走流程”、與企業家面對面溝通交流、走訪幫扶等活動,明確“企業想要怎么做”“市場需要做什么”,根據企業需求查漏補缺,出臺更多有針對性的政策、拿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案,讓市場主體對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更加可感可及。
強化系統思維,協同聯動破解難題。近年來,我市破除部門壁壘,破解體制機制障礙,全力落實國務院辦公廳、省政府辦公廳推出的“一件事”改革,并推出德州特色“一件事”。教育入學“一件事”實現報名入學“零證明”提交、水電氣網聯合報裝“一件事”做到全鏈條協同申報辦理、道路挖掘修復“一件事”讓申報程序由原來的6部門9次減少到1部門1次……優化營商環境是“硬核”改革,牽動的是全方位、各領域的變革。要通過合理配置各領域資源,優化流程,把審批做到極簡、把監管做到極準、把服務做到極致,最大限度提升辦事效率,降低企業和群眾的辦事成本。發揮政府協同效應有賴于數字技術賦能,要運用先進數字技術手段,擴展場景、打造平臺,推動政務服務從便捷化向增值化迭代升級,實現政務數字化與營商環境的互促共進。
堅持改革創新,提升營商環境“辨識度”。今年我市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突出解決好放大政策紅利、最大限度用好市場資源的問題。讓更多的政策紅利、市場要素進入德州,必須用改革思維、創新辦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。全國統一大市場政策下,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,面臨的是挑戰,更是機遇。江蘇常州、四川成都等地推出“場景招商”,以具體場景為出發點,為企業量身定制合適的投資環境和發展場景,形成良好營商環境品牌。這啟示我們,創新打法,塑造有“辨識度”的營商環境品牌至關重要。一方面要立足當地資源稟賦,制定符合當地特色的營商環境改革任務清單。另一方面,要關注不同產業的獨特需求,打造符合產業特色的招商品牌。
營商環境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我們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,秉持改革的精神、攻堅的決心、務實的舉措紓困解難,市場主體就能放開手腳,輕裝上陣,心無旁騖謀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