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
壯大經營主體 激發經濟活力
——抓項目擴投資促消費系列評論⑤
德州日報評論員
從街角的烘焙工坊到買賣全球的電商平臺,一個個經營主體是穩就業、促消費、惠民生的關鍵支撐。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暨抓項目擴投資促消費現場推進會議強調“狠抓全民創業”,并作出一系列有利于培育壯大多元化經營主體的部署,正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。
狠抓全民創業,不僅需要幫助經營主體降低創業門檻,更要“扶上馬、送一程”,真正把經營主體的整體規模做大。去年,我市提出“爭取經營主體突破100萬”的發展目標,開始為不同經營主體、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針對性的培育幫扶。同時,大到國家級、省級園區,小到閑置廠房和樓宇,都在積極搭建創業平臺,為小微企業提供創業場所。但對比發達地區和經營主體的實際需求,我們仍存在創業平臺供給不足、要素配置適配性不強等短板。針對這些問題和不足,我們必須在優化資源調配機制、創新要素供給模式、政策精準直達等方面出臺更有針對性的辦法。比如,通過微企創業孵化行動等載體盤活閑置資源,破除“找場地難”的創業門檻;大力發展電商經濟、夜間經濟等新業態,構建線上云平臺、線下服務圈,真正把黨委、政府出臺的利好政策落到實處,為創業者提供更廣闊平臺、更豐富資源。
狠抓全民創業,要“舞龍頭帶龍身”,積極引進培育一批大企業、大項目,帶動相關產業鏈式整合、集聚發展。對我市來說,集中資源培育雙“50強”是做強骨干企業的當務之急,市縣兩級都要梳理出培育清單,一對一精準扶持。在“雙碳”戰略與數字中國建設的時代浪潮中,做強骨干企業必須緊緊依靠數字與綠色雙輪驅動。據專家分析,工業數字化至少可提高5%的效能,綠色工廠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中的不停工,表明環保與生產可以兼顧。站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拐點,德州唯有以更大魄力實施技改攻堅,更大力度招引優質項目,真正讓智能生產線替換傳統流水線,讓數字孿生技術重構制造流程,才能帶動地方形成獨特產業小氣候,進而推動產業升級。
狠抓全民創業,做優環境是根本保障。當前,市場主體正面臨需求收縮與轉型升級的雙重考驗。破解發展難題,需要構建政策支持的“及時雨”與制度創新的“硬支撐”。要以集成改革思維優化營商環境,簡化審批流程,提升政務服務效能,讓企業群眾辦事更加便捷。要聚焦企業發展全周期,認真落實經營主體培育三年行動計劃、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的27條措施政策,為企業提供從初創到壯大的全方位支持。要重視人才成長全維度,打造有利于人才集聚、成長和創新的優良環境,為產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。
春播一粒種、秋收萬石糧。當百萬經營主體在德州大地上拔節生長,必將激活高質量發展“一池春水”,書寫新時代活力德州的精彩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