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胥愛珍
7月25日至30日,由德州市委組織部、市委宣傳部組織的榜樣基層巡講活動拉開帷幕。市級榜樣周憲波、陳緒勇、卞金鐘、李明等分別為不同領域、群體黨員干部授課。歷時5個月、112場巡講將陸續展開,更多人將走進榜樣課堂,感悟榜樣力量。那么,向榜樣學習,我們到底該學什么?怎么做才能成為榜樣?
學習他們堅守責任,把平凡工作做到極致。基層工作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,但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極致,就是最大的擔當。輔警周憲波手機里存著4800多個居民電話,設了20多個鬧鐘提醒自己“誰家老人該探望了”“誰家矛盾該調解了”,調解“半夜雞叫”糾紛時,連續蹲守一周找到問題根源。他的較真、執著,不是鉆牛角尖,而是對責任的堅守。很多人或許做不到他那樣事無巨細,但可以學他不敷衍、不推諉的態度,把群眾的“小事”當自己的“大事”來辦。無論是社區工作還是專業技術,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極致,就是不平凡。
學習他們勇于突破,在困境中闖出新路。寧津縣柴胡店鎮王世英村黨支部書記陳緒勇帶領村民養殖泥鰍時,不懼失敗、大膽創新,自主研發“水花放養模式”,最終讓一個普通村莊變成全國技術標桿。警官李明面對傳統警務工作的局限,不墨守成規,而是開創性地將無人機技術應用于實戰,大大提升了警務效率。創新、突破不是科學家的專利,普通崗位也能有“金點子”。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,無論什么行業、什么崗位,我們都要有“摸著石頭過河”的勇氣、“另辟蹊徑”的智慧,只要肯動腦子,敢想敢干,就能找到新突破。
學習他們心系群眾,用真情溫暖人心。卞金鐘是德城區勝利社區的“兵支書”,他退役不褪色,成立“老兵調解室”,調解糾紛。他常說:“在社區工作,你得把居民當家人。”一句“家人”道出他的為民真情。卞金鐘的“共情力”,讓他走進了群眾心里。基層治理最可貴的就是這種“將心比心”的態度。干工作不能只講程序、講規矩,更要講感情、講溫度。只有真正把群眾放在心上,少點兒“官腔”,多點兒“家常話”,少點兒“流程”,多點兒“馬上辦”,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。
可以說,這些榜樣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,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堅守;沒有豪言壯語的承諾,有的只是腳踏實地的付出。他們讓人們真正體會到,偉大源于平凡,榜樣就在身邊。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多一分堅守、多一分創新、多一分真情,就能匯聚起推動社會前進的磅礴力量。